西安:扎实推进“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
发布时间:2024-06-24 来源:陕西西咸新区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科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6月20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西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来升发布了西安的有关情况,记者了解到,西安扎实推进“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10.76亿元、增长5.2%,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image


科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首次排名“全球科研城市”前20强‍


西安着力发挥科教优势,稳步推进“双中心”建设,全力构建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集聚相互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速集聚。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取得实效,国家先进技术成果西安转化中心落地西咸新区,新建或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22家。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23%、居副省级城市第2,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900亿元、增长35.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1.53件、增长25.1%,首次排名“全球科研城市”前20强。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25万家、1.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占比超过42%,创新驱动发展驶入快车道。‍


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成功入选2024年度

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名单‍

西安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实施支柱产业倍增计划、新兴产业发展行动和产业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构建规上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着力打造“支柱产业为基、新兴产业引领、未来产业突破”的产业格局。西安成功入选财政部、工信部2024年度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名单。


去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2%,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7家。‍


image

深化改革开放蓄势聚能

23项改革案例在全国推广‍


西安始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互促共进,全市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优化行政区和开发区建设管理边界,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一企一策”推进市区两级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功能转变,去年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3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381亿元、增长15.3%。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抢抓中国-中亚西安峰会历史机遇,先后建成二手车出口一站式服务中心、加工贸易云报核系统等服务平台,率先实现中亚五国通航全覆盖,中欧班列开通国际运输干线18条,实现欧亚主要货源地全覆盖,今年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值1000.5亿元、增长7.4%,增速高于去年同期21.1个百分点。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38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全程网办,省级以上开发区新批工业用地全部按照“标准地”供应,在全国率先推行“一码管地”,首创“技术交易信用贷”等23项改革案例在全国推广。今年一季度,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4.01万户、增长22.74%,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累计达324.97万户。‍


古都文化魅力持续彰显

文商旅融合发展频频“出圈”‍


西安坚定不移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统筹推进文物保护、文明传承、文化繁荣,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持续做好“文旅+”大文章,先后创新推出“文物+特色街区”“文物+特色民宿”“文物+传统技艺体验”等新业态,城市软实力不断增强,文商旅融合发展频频“出圈”、大放光彩。


2024年总台春晚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惊艳世界,《将进酒》尽显诗意西安的浪漫,2024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总决赛、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在西安成功举办。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增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家、总数达到13家,新增规上文化企业34家、总数达到787家;接待游客6936.46万人次、增长52.42%。‍

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一季度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国排名第三‍

image


西安坚决当好秦岭卫士,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建设投运秦岭智慧化综合监管平台,去年累计修复秦岭区域生态面积19162公顷、河道311公里。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利剑治污”专项行动,蓝天纪录不断刷新,今年一季度,西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70,同比改善22.7%,改善幅度全国排名第三,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3天。积极稳妥实施“双碳”西安行动,启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去年全市新增光伏装机量35.85 万千瓦、增长51%,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40万辆,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56万平方米,美丽西安正在加速绘就秀美新画卷。

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西安宜居、韧性、智慧水平明显提升‍


西安着眼让空间布局更“优”,实施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创新划分7大功能区,全力推进城市北跨发展、西咸一体化发展,西安城市发展国土空间规划支撑体系更加完善,网络化组团式发展格局更加凸显。

着眼让设施能级更“强”,加快完善城市交通路网体系,持续推进电网攻坚行动,全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累计完成103条次支路建设改造,地铁16号线一期、2号线二期、1号线三期开通运营,全市最大供电能力增至1400万千瓦,城市供水能力达到270万吨/天。

 

着眼让治理效能更“高”,深入开展“干净整洁、平安有序”行动,扎实推进涉水职能改革,加快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和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城市宜居、韧性、智慧水平明显提升。‍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大力推进30件为民实事‍

image


西安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今年着眼加快推进民生保障和社会服务在优质均衡上实现新突破,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大力推进30件为民实事,启动107个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项目,持续抓好全市22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以及3个重点医院和14个区县医院、疾控机构建设项目。


西安被选定为国家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城市。去年以来,全市“保交楼”项目交付9.12万套,“保回迁”项目建成交付97个,筹集27193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建改扩建学校26所,新增学位3.3万个;市红会医院、市儿童医院新院区等7个市级医院建成开诊;新增城镇就业27.14万人,去年底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818元。‍


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

防汛减灾“四项机制”在全国推广‍


安全稳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西安坚持把大安全观和底线思维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不断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获评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以争创首批“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牵引,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成贯通省市区三级的应急指挥平台、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防汛减灾“四项机制”被国家气象局在全国推广。



西安持续释放峰会效应

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记者从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国-中亚西安峰会之后,西安释放峰会效应,着力推动成果落地,依托区位优势,着力拓展开放通道。去年全市对俄罗斯、中亚五国进出口分别增长91.8%、180.3%。今年一季度,西安闪存芯片、电动载人汽车等重点产品进出口分别增长12.54%、19.2倍,净增外贸企业233家。

  

西安加速引导面向中亚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向西安聚集。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项目正式落成投用,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在西安启动,中国-中亚五国交通基础建设领域人才培养联盟在西安成立,中亚公园正式开园。

image


西安坚持陆港、空港“双港联动、港区一体”发展,着力构筑陆空多式联运的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陆运方面,创新中欧班列(西安)“港口+班列+服务”模式,实施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推行多式联运、便捷通关、铁路运输运单一票通等改革,辐射4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累计开行突破20000列,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典范。空运方面,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航空枢纽,国际(地区)航线累计达到108条(其中国际客运航线83条,国际货运航线25条),通达全球43个国家、86个主要枢纽和经济旅游城市,其中“一带一路”航线覆盖27个国家52个城市。2023年,全市临空经济规模达385亿元。

 image


西安用足用活自贸区、综保区、综改试验区等政策优势,以一流政务服务助力西安建设大循环重要支点、双循环战略链接点。联合国内30多个城市打造班列集结中心、中继站,与路网沿线各国建立跨境运输公共数据资源池。推出“跨省通办”事项306项,浙江、甘肃等15个省(区)货源在西安港集结分拨。与丝路沿线500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代理行关系,提供出口贴现、打包贷款等10余种贸易融资产品和解决方案,案例在全国推广。构建“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为企业提供投资预警、风险评估、纠纷解决等商事法律服务。‍


西安努力打造“营商环境名片”

让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记者从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西安努力打造政府更诚信、企业更舒心、办事更高效的“营商环境名片”,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image

在激发经济活力上寻求新突破

我市在激发经济活力上寻求新突破,围绕有效维护企业利益、保障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大力开展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破壁”行动,全力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秩序,积极营造“无事不扰”的监管环境,为企业注入更强发展信心。


围绕实现企业“准入快、准营易”,推动企业设立、变更、备案、迁移、注销等事项“全程网办”,实施证照同步办理、同步变更、同步注销等便利化改革,鼓励更多经营主体进入市场。坚持以“为企业解决多少问题、带来多少实惠”为标准,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切实提升投诉问题的解决质效。


在强化要素供给上寻求新突破

我市把“全生命周期”理念融入项目服务保障全流程,积极推行“大片区考古”“用地清单制”等创新改革举措,提升企业拿地效率、节约企业用地成本,推动实现“拿地即开工”。


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效率,将施工图联审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时间压缩50%以上,并推行水、电、气、网接入3个工作日内“一次办结”等便利化改革,持续降低企业办事成本,为项目落地投产“加速提挡”。设立了重点项目“代办管家”、法律顾问和“项目警官”,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和法治护航。


在释放创新动能上寻求新突破

我市紧抓西安建设“双中心”机遇,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开展“校招共用”试点、设立“人才服务专员”,创新推行“技术交易信用贷”“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新模式,鼓励重大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用创新创造为西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


围绕全市19条重点产业链,进一步补链、延链、强链,推行“链长服务制”,加大产业链招商,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开展企业培强扶优行动,对“个转企”“小升规”“规上市”等成功转型企业加大政策奖补,推动更多惠企政策实现“直达快享、免申即享”,今年已通过“西安政策通”平台兑现财政类政策资金16.53亿元。


在打造特色品牌上寻求新突破

加速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打造“i西安”城市服务品牌,建设“i西安”城市综合服务总门户,推动实现8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办”。加快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向基层延伸。推动“企业开办”“教育入学”“残疾人服务”等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落实,结合西安实际新增10个“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列为市政府“2024年为民实事”之一,全力抓好推进落实。



持续深化“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在进一步提升各级政务大厅服务能力的同时,在全市部署新建32个政务服务驿站,让企业办事“不出园区”、群众办事“不出社区”,真正让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