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围绕秘书工作的保密与泄密发生了许多令人深省的故事:秘书们或谨慎行事,防患未然;或身居高位,自觉自省;或里应外合,朋比为奸;或有名无实,请人代劳。时至今日,这些耐人寻味的故事折射出来的道理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不言温室之树
孔光是汉成帝时期的名臣,自幼秉承家风,饱读诗书,年未二十,即步入仕途。汉成帝即位后,孔光因才能卓越,被任命为尚书(西汉时期在宫中主管文书的官员)。短短几年,孔光将前代政事及汉代法规烂熟于心,备受皇帝信任。后来,孔光领尚书事,成为尚书机构的领导。上任以来,孔光工作兢兢业业,小心谨慎,遵守国家法度,不坏前代成规。在这种为官原则指导下,孔光在领尚书任上一干就是十余年,这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
当时,领尚书事又被称为“典枢机”,意为掌管机密。该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即是保密,孔光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孔光有销毁发言草稿的习惯,凡涉及与皇帝之间对话内容的草稿事后一律销毁,以防机密外泄。同时,如果孔光推荐某人做官,也不会让其知道是自己推荐的,以防结党营私。
孔光每每回到家中,对自己的家人闭口不提朝中政事。家人们没去过皇宫,为了长长见识,便向孔光提了一个并不过分的问题:长乐宫温室殿前种的是什么树啊?孔光听罢,先是沉默不语,继而环顾左右而言他,完全答非所问。家人们也想不到,孔光的保密意识竟然强烈到这种地步。
严守朝廷机密,是历代统治者对身边秘书人员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对此,古代绝大多数秘书人员都能严格遵守。但像孔光那样,身处中枢要职,数十年如一日保守国家机密,对即便皇宫种什么树这样的细节都丝毫不对家人透露的“保密模范”,还是不多见的。
明日再出宫
北宋名臣晏殊也是一位具有较高保密意识的优秀秘书。宋真宗朝时,晏殊担任知制诰一职,主要负责起草诏令,成为外朝一名重要的秘书人员。
一天,宋真宗宣晏殊入宫,交给他一份任命名单,命其按照名单上的内容草拟制书。晏殊看罢,连忙对真宗奏道:“臣是外制,不敢越职。”
晏殊说的“外制”是指什么呢?原来,从唐后期至两宋时期,由中书舍人或知制诰草拟的制书称为“外制”,由内廷翰林学士起草的制书称为“内制”。晏殊称自己是外制,以示不可破坏制度。宋真宗觉得有理,便找来翰林学士钱惟演起草制书。晏殊见状,又向真宗上奏:“臣已经知道了制书的内容,担心出宫后会泄露出去,臣请求在学士院借宿一晚,明日再出宫。”宋真宗对晏殊的保密意识大加赞赏,准许了他的请求。
第二天制书发出,晏殊惊奇地发现,他所看到的内容竟与昨天在宫中见到的名单大相径庭。虽然觉得事情颇为蹊跷,但出于秘书的职业操守,晏殊始终没有将昨天的事泄露半句。
晏殊头脑清醒,见微知著,从源头上堵住了保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